临床心理学家周伯荣:父母无法习惯对孩子自我牺牲的爱 |
最近,教育部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特别关注评估结果异常的学生。为什么在物质丰富的当今社会,儿童精神障碍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这让很多人不解。花城出版社《重建幸福力——你需要知道的安全感密码》新书分享会日前在广州举行。该书作者、临床心理学家周伯荣与读者分享了这个话题。
周伯荣,广州医科大学神经病学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第三精神科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从事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工作近30年。他还是广东省临床医学会临床心身医学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周伯荣曾经接待过很多焦虑抑郁的大学生。这些来访者觉得自己是在为“父母的人生目标”而活,没有自我认同和精神上的快乐。
周伯荣认为,在物质匮乏的时代,大多数家庭的教育是自由发展教育,俗称“填鸭式”教育,家长和学校之间没有明显的学习和攀比现象。孩子只要在某些方面努力,基本能养活自己,就会有社会认可和社会成就感。但是,现在的孩子生存的物质体验满足的比较早,生存太容易了,却容易忽视生命。
另一方面,现在有大量的知识和网络信息。许多孩子从小就知道,他们为有意义的生活而快乐。他们更需要的是有意义的生活。——名儿童对“自由”和“创造力”有更高的精神需求。如果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压制,自我挫折训练少,就容易出问题。
“在物质匮乏时代长大的父母,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瞄准’了,强加给现代物质极其丰富的孩子,强行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高逆境商’的成功,家庭教育的危害性由此显现。”周伯荣在《重建幸福力》一书中写道。
在书中,周伯荣致力于传达——这样一个理念,即我们需要修正自己不断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脱离压力体验主导的生活牢笼。
会上,周伯荣也给了现在的家长一些建议: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是我们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方向,而不是说现在的孩子情绪需求高,我们会满足他们无限的情绪需求。“如果父母习惯于自我牺牲地爱孩子,孩子就会背负太多的情感负担和太大的压力,然后容易感到绝望。”
周伯荣指出,要理解溺爱和溺爱的区别,就要防止溺爱。“溺爱就是用父母自己的意愿去爱孩子。比如我觉得这个蛋糕特别好吃,你一定喜欢吃。就算孩子不吃,也得哄着吃。事实上,溺爱只是满足了你想操纵孩子的情感体验,对孩子本身并无益处。”(完)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12356!“没事儿”热线如何解“心事”? (2025-01-07)
- “12356”热线来了!如何判断焦虑抑郁情绪是否成为病态? (2024-12-26)
- 临近开学如何做好心理准备?专家来为家长和孩子支招 (2024-08-28)
- 专家呼吁构建职场人群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2024-07-19)
- 浙江多方合力 共话青少年心理健康“最优解” (2024-06-25)
- 五部门启动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主题活动 (2024-05-30)
- 算命app排行榜前五名 算命app哪个好用? (2024-03-22)
- 谨防节后焦虑加疲劳 专家建议关注心理健康 (2024-02-05)
- 专家:儿童抑郁症≠成人抑郁症 或诱发嗜睡症状 (2023-10-11)
- 聚焦世界精神卫生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2023-10-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