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器械行业 > 皇冠靶点迎来“新明珠”,多发性骨髓瘤一线治疗格局再现风云

皇冠靶点迎来“新明珠”,多发性骨髓瘤一线治疗格局再现风云

来源:医药魔方 2024-06-20 11:03

在最近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多发性骨髓瘤新发患者的治疗方案迎来重大突破。

肿瘤领域一向是医药巨头们的兵家必争之地。2023年财报披露后,全球Top100畅销药物随之诞生,肿瘤依旧是最大领域,并持续呈增长态势。尤其在修美乐专利悬崖冲击下,K药也成功接替成为新 药王 。

肿瘤领域不少细分赛道正迎来激烈研发竞备,(MM)便是其中之一。根据医药魔方数据库,截至目前,全球以MM为适应症进行开发的管线共1117条,处于药物发现阶段共946条,管线丰富。从管线靶点布局来看,BCMA因其及双抗产品临床数据出色,全球药企布局管线数量最多,CD38、CD3、GPRCD等靶点布局管线同样体现出临床数据潜在竞争力,较为集中。

图片

MM热门靶点格局 数据来源:医药魔方NextPharma

根据Frost and Sullivan估计,2023年中国多发性骨髓瘤的患病人数大约为15.3万人,新发病例数为2.32万人,预计中国多发性骨髓瘤的患病人数于2030年将增长至26.63万人。米内网数据显示,按美国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多发性骨髓瘤新药疗法药品,2022年全球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市场规模已超过320亿美元。

尽管目前已有多种新疗法和新药物的应用,但都无法规避克隆演变或微小残留病灶(MRD)导致的疾病复发,存在许多挑战。随着疾病的进展,每次复发的侵袭性增强,而新疗法获得的缓解期逐渐缩短。并且,在MM的方案中,复发后需要换用新机制药物,避免重复,产生耐药性。因此,一线治疗成为新的 主战场 ,方案必须尽量拉长首次复发时间、延长PFS,为后线治疗创造更好的时间窗,并避免后期无药可用的情况。

在最近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多发性骨髓瘤新发患者的治疗方案迎来重大突破。据赛诺菲公布的一项IMROZ 3期临床研究显示,对不适合移植的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而言,在将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VRd)的标准治疗作为对照组情况下,Isatuximab与VRd的联合使用可显著降低40%的复发或死亡风险。此外,在中位随访59.7个月时,使用Isa-VRd治疗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未达到,而使用VRd治疗的患者为54.3个月,创历史最佳。

法国里尔大学医院血液科教授,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IMROZ主要研究者Thierry Facon介绍, IMROZ结果展示了Isatuximab成为一线治疗 支柱 的前景,可能改善多发性骨髓瘤这一无法治愈疾病的长期预后。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

有望成为一线治疗新标准

据赛诺菲官方消息,IMROZ研究是一项随机、多中心、开放标签的3期临床研究,在21个国家和地区的104个研究中心入组了446例不适合移植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长期以来,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NDMM)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也是国际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焦点。数据显示,Isa-VRd较VRd方案能够降低40%的复发或死亡风险,并延长无进展生存期(5年分别为63.2% 和45.2%)。据外媒报道,根据目前趋势,预计Isa-VRd的中位PFS将达到90个月左右,有望成为这类患者一线治疗新标准[1]。

图片

在过去的20年里,围绕多发性骨髓瘤研究的步伐持续加快,不断探索具有改善患者治疗结果潜力的疗法进展。采用现代疗法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显示,多发性骨髓瘤的中位生存期约为6年。在适合自体造血移植(ASCT)的患者亚组中,4年生存率可超过80%,中位总生存期(OS)则超过8年。在老年患者(年龄 75岁)中中位OS较低,约为5年[2]。从诊疗来看,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目标就是获得最大程度的缓解,延长无进展生存期[3]。通过延长PFS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争取到更多时间来尝试有效的新型方式,并间接延长OS。

与此同时,该项研究也达成了多个次要终点。在使用Isa-VRd治疗的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74.7%)达到了完全缓解(CR),而使用VRd治疗的患者为64.1%(OR 1.7;95% CI: 1.097至2.5;p=0.008)。这是评价MM药物效果的重要指标。

在MRD方面,55.5%接受Isa-VRd联合治疗的患者实现了MRD阴性的完全缓解,而VRd组为40.9%。两组中分别有46.8%和24.3%的患者MRD阴性持续至少一年。值得一提的是,在MM治疗领域,实现不可检测的微小残留病(uMRD)是提倡达到的初步目标之一,尤其是对于高危MM患者,达到深层次缓解更为关键,这促使转换为更长的PFS和OS,对MM患者的动态危险分层和指导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创 同类首创 联合疗法最佳,

皇冠靶点迎来 新明珠

CD38是一种兼具受体和外切酶活性的II型跨膜糖蛋白,参与细胞黏附与跨膜信号传导过程。在正常的淋巴细胞、髓系细胞及非造血组织细胞中,CD38分子表达水平较低;但在MM患者的上表达达到80-100%[4],这一高度且均匀的表达特性使得CD38成为理想的MM治疗 皇冠靶点 。

其中,CD38单抗已经被广泛用于前线治疗,双抗、CAR-T等其他疗法主要发力末线治疗。CD38单抗通过与MM细胞表达的CD38结合,诱导凋亡,并通过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和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作用(ADCP)等多种机制发挥治疗作用,显示出较低的毒性和良好的耐受性。

在临床应用中,CD38单抗药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以全球首个上市的CD38单抗药物 达雷妥尤单抗为例,从三/四线疗法逐渐布局前线,囊括更多MM患者。在市场表现方面,随着新适应症不断获批,达雷妥尤单抗自2015年上市后销售额稳步上升,2023年销售额达到97.44亿美元。

尽管已有达雷妥尤单抗珠玉在前,但赛诺菲Isatuximab在全球特别是中国市场巨大的临床需求面前仍大有可为。公开数据显示,与西方国家情况相比,中国患者在诊断时已达晚期的比例更高,高危患者数量更多,一线疗法更为重要。作为全新一代嵌合性IgG1- 型抗体,Isatuximab靶向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上CD38受体的特异性表位,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发挥作用,包括程序性肿瘤细胞死亡(细胞凋亡)和调节活性,其在Isatuximab-VRd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和55.5%的MRD深度缓解的数据表现下,CD38单抗领域或将迎来一颗 新明珠 。

IMROZ研究是全球首个评估CD38单抗与标准治疗VRd联合使用,显著改善此类预后较差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并显示出深度缓解的全球3期临床研究。目前,已经接受了关于Isatuximab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sBLA)的优先审评,用于与VRd联合治疗不适合移植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如果成功获批,Isatuximab将成为首个与标准治疗联合使用,用于治疗不适合移植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CD38单抗,展现出 同类首创 潜力。

改写MM一线疗法格局,冲击更为广阔版图

CD38单抗早已进入一线疗法考虑范围,赛诺菲IMROZ研究将目光对准的不适合移植条件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是 精心设计 的第一步。在临床上,由于MM的复发难治特性,后续治疗的流失率极高,尤其是对这类不符合移植条件的患者,长期缺乏适合的一线疗法选择。在全球范围内,由于年龄、健康状况、合并症等多种原因,有相当一部分MM患者不符合移植条件。

赛诺菲在多发性骨髓瘤的雄心不止于此,正一步步冲击更宏大的一线治疗版图,并强化MM前线到后线的完整拼图。除IMROZ研究之外,GMMG-HD7 3期临床研究针对适合移植的NDMM患者Isatuximab与VRd的联合治疗。而另一项ISKIA 3期临床研究探索Isatuximab与卡非佐米、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KRd)治疗组合,用于适合移植的NDMM患者。包括IMROZ研究在内,赛诺菲正在进行多项关于Isatuximab的关键临床研究,通过拓展不同治疗组合和适应症,进一步覆盖更广阔MM患者。

在中国市场,赛诺菲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局(NMPA)两项递交受理,分别为与泊马度胺和地塞米松联合用药,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2种治疗(包括来那度胺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以及与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联合用药治疗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的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覆盖新诊断以及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届时,有望为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来创新治疗选择。

中国MM一线以及后线疗法很快将迎来变局,为MM患者带来更多创新治疗选择。赛诺菲关于CD38单抗前景的更多想象,即将到来。

参考资料:

[1]【Fierce Pharma】ASCO: With first-in-class win, Sanofi s Sarclisa looks to step out of J J s multiple myeloma shadow

[2]S Vincent Rajkumar.Multiple Myeloma: 2022 update on Diagnosis, Risk-stra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Am J Hematol . 2022 May 12. doi: 10.1002/ajh.26590.

[3]《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疗指南(2022年修订)》

[4]Bonello F, et al. Expert Opin Biol Ther. 2018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