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高频BD的背后 |
![]() |
近日,恒瑞BD成绩单再添一笔 将辅助生殖药物SHR7280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权益授予德国默克(Merck KGaA)。这是恒瑞继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后,在非肿瘤领域落地的第5笔对外授权交易。
近两年来,恒瑞的BD节奏明显加快,已累计完成9项创新药license out交易。如此高频的交易,说明了恒瑞国际化战略快速调整的成效,背后也蕴藏着恒瑞在Fast-Follow极致模式下对管线开发效率与产品商业价值的重新思考。
恒瑞已达成的海外授权交易(亿美元)
注:恒瑞与Incyte在2015年9月2日就SHR-1210达成的合作已在2018年2月14日终止,不在内。
交易重心的迁移
BD是公司战略的映射,处处有考量,要保证双方的价值互补。从以往的多次跨国合作中,恒瑞已经慢慢学会了如何做一笔划算的交易。
本次交易的主角SHR7280是一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拮抗剂,目前正在开展辅助不孕女性生殖的III期临床试验。
辅助生殖领域属于细分市场,目前仍是一片蓝海。在全球已上市的6款GnRHR拮抗剂中,仅西曲瑞克和加尼瑞克为辅助生殖用药,但二者均为注射剂型,需每日注射。患者依从性差的问题长期存在,而SHR7280作为目前研发进度最快的口服GnRHR拮抗剂,可以填补这一市场缺口。
已上市GnRHR拮抗剂
有了谈判筹码,还得找对买家,默克无疑是理想选择。
默克在辅助生殖领域深耕多年,旗下产品覆盖体外受精全流程(促进排卵、垂体降调节、诱导卵子成熟、黄体支持),并拥有成熟的全球商业化网络。而恒瑞在该领域尚未建立根基,自行搭建渠道需投入高额成本且回报周期相对漫长。
TOP20 MNC在辅助生殖领域的布局
交易条款显示,默克愿意支付1500万欧元(约1.14亿元人民币)首付款,并承诺双位数销售额分成,同时恒瑞为其保留合作区域外权益的优先谈判权。这一设计既保障了恒瑞的短期收益,也为未来扩大合作留下空间。此外,双方此前围绕PARP1抑制剂HRS-1167达成的合作也提供了更多的信任基础。
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恒瑞近年来的BD交易重心正从肿瘤向多疾病领域延伸。从去年3款GLP-1产品高调出海,到今年接连在心和辅助生殖领域牵手跨国巨头,非肿瘤项目正成为恒瑞对外合作的新热点。
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恒瑞多年研发布局的必然结果。在2024年报中,恒瑞透露2025-2027年将有47项创新药上市项目,其中非肿瘤项目占比达到64%,覆盖免疫、代谢疾病、神经科学等高潜力领域。这一数据印证了恒瑞在非肿瘤领域的布局正进入收获期。
寻找最高效的开发模式
当恒瑞的创新转型驶入深水区,其多元的布局模式、庞大的管线规模必须匹配最高效的开发模式,才能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透过此次与默克的再度牵手以及过往的交易线索,恒瑞加大BD动作的背后其实也是在探索一条兼顾效率与价值的开发路径。
恒瑞已经把Fast-Follow转化为一种独特的竞争力。一方面,恒瑞在fast-follow模式下积累了足够丰富的产品管线,创新药管线数量在国内企业中断层第一,而且管线层次分明,结构合理,不同的开发阶段都有一定的资产储备。
国内企业创新药管线数量TOP11
另一方面,恒瑞所布局的赛道具有较强的确定性,有63%的产品管线都在跟随TOP20 MNC。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发best-in-class疗法,也是当下国内创新药在全球化竞争中突围的重要逻辑。
大量的高确定性创新资产成为了恒瑞后续达成BD交易的来源。根据医药魔方数据库,在创新药海外授权许可方面,恒瑞达成的交易数量是国内企业中最多的。不难想象,更多交易还会在未来涌现。
国内药企创新药许可交易数量TOP10
某种程度上,恒瑞的研发管线实现了开发模式上的闭环。研发引擎高速运转保障项目储备足够丰富的同时,又通过BD合作及时释放更多创新管线的商业价值,以首付款和里程金为资金补充又可以支持新一轮研发。
BD之外,国内NewCo的浪潮,可以说也是由恒瑞掀起的。在汲取TSLP单抗SHR-1905以数十倍差价被合作方Aiolos Bio转手倒卖给GSK的经验之后,恒瑞意识到可以通过NewCo模式放大管线价值,迅速在GLP-1产品组合上进行了验证,交易总金额超60亿美元。
实际上,不止是恒瑞这样的国内创新龙头,MNC也有剥离管线开展NewCo的需求,并且做得风生水起。
辉瑞就是个中代表,曾将其神经科学管线拆分创立Cerevel Therapeutics,该公司后被艾伯维以87亿美元收购;又与Roivant成立Telavant,专注TL1A单抗PF-06480605的开发,该公司后被罗氏以72亿美元收购。
无论是恒瑞的外部创新动作,还是MNC的管线拆分,本质都是对创新药开发风险的战略回应。在这种不确定性面前,不同生态位的企业其实都难以停留在舒适区,它们能做的就是主动去寻找创新价值的最大化,给未来创造更多成功的可能性。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Nature:科学家揭秘DNA损伤修复的幕后英雄,组蛋白H1去酰胺化或为癌症治疗带来新曙光 (2025-04-19)
- Nature:科学家揭示染色体端粒保护新机制——RAP1分子如何阻止端粒融合? (2025-04-19)
- 大阪世博会“再生”奇迹!Nat Commun:人类iPSC衍生原始巨噬细胞培养基,成为心脏病治疗“奇兵”,开启心肌再生新时代 (2025-04-18)
- 优化常见病药品准入机制 4岁患儿在沪胜利用药获救 (2025-04-18)
- AD: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改命!北大团队发现,健康生活方式对认知相关预期寿命的影响高于APOE基因型 (2025-04-18)
- Cell:当癌症遇上“祖传代码”——你的基因如何预置肿瘤的生存法则? (2025-04-17)
- Sci Adv:炎症或是机体慢性疼痛和抑郁症发生之间的神秘关联 (2025-04-17)
- 青海省公立医疗机构2025年第一季度药品配送环境 (2025-04-17)
- Nature头条:上海交大顾磊磊团队开发AI眼镜,帮助盲人导航 (2025-04-17)
- Nature Methods:你的细胞核正在悄悄变形?颠覆认知的疾病机制革命 (2025-04-1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