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Tau蛋白,可真毒!科学家发现一种高分子量tau蛋白,可独立于Aβ特异性破坏海马神经元爆发放电,或是认知下降的关键原因 |
![]() |
《细胞》:Tau蛋白,可真毒!科学家发现一种高分子量tau蛋白,可独立于Aβ特异性破坏海马神经元爆发放电,或是认知下降的关键原因
来源:奇点糕 2025-05-02 10:29
tau蛋白能够选择性削弱大脑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爆发放电,这是支持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基本细胞机制。另外,神经元的爆发放电被抑制与CaV2.3钙通道表达降低同时发生,后者是爆发放电所必需的。-淀粉样蛋白(A )斑块和tau神经原纤维缠结(NFT)是(AD)的两大病理特征,其中tau病理负荷、空间范围和区域特异性与AD相关认知障碍最为相关。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可溶性tau与患者的疾病临床进展率的关联更强,而不是缠结的tau[1,2]。小鼠模型中进行的实验也发现,抑制可溶性tau的干预措施可以恢复神经网络和记忆功能[3,4]。不过,这其中的潜在机制仍是未知的。
近期在《细胞》杂志上,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表最新研究成果[5],他们发现,tau蛋白能够选择性削弱大脑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爆发放电,这是支持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基本细胞机制。另外,神经元的爆发放电被抑制与CaV2.3钙通道表达降低同时发生,后者是爆发放电所必需的。这种机制仅由tau介导,独立于A 。
研究团队还从AD患者大脑中分离出一种可溶的高分子量(HMW)tau,它是能够抑制爆发放电的tau类型。因此,这项研究为AD相关tau依赖性认知功能下降提供了一种细胞机制,并提示细胞内HMW tau或可作为AD的治疗靶点。

在与人类AD患者一样积累了A 和tau病理的9月龄APP/PS1-rTg4510小鼠中,研究人员观察到,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状态,它们相比野生型小鼠的CA1区神经元爆发放电都显著减少,这种变化直接驱动了神经元的活性降低,并且具有AD病理依赖性。
也就是说,爆发放电被抑制可能是由A 或tau病理,又或者二者共同引起的。为了找到 元凶 ,研究人员分别使用仅存在A 病理(APP/PS1)、仅存在tau病理(rTg4510)和二者皆有的APP/PS1-rTg4510小鼠再次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仅存在tau病理的rTg4510小鼠的神经元和神经元放电模式与APP/PS1-rTg4510小鼠非常相似。
不但如此,在另外一种存在tau病理的PS19小鼠(9月龄)模型中,也有同样的爆发放电抑制,也就是说,这一变化是tau病理依赖性的。
爆发放电的受损与海马网络活动的变化有关,使得神经元放电和海马网络振荡不能够同步,以及破坏了theta节律,theta-gamma耦合(低频theta振荡对高频gamma振荡的调节,是工作记忆形成的神经生理过程)减少。此前已经有研究报道过,在早期有症状的AD患者中也存在theta-gamma耦合减少。

在2-3月龄的rTg4510小鼠海马中,已经可以检测到较高水平的可溶性tau,但没有明显的缠结病理,它们相比野生型小鼠,也存在爆发放电减少,约80%的神经元无法产生自发的爆发放电。
CA1神经元的爆发放电此前已经被证明依赖于NMDA受体和CaV2.3(R型)电压门控钙通道。因此,研究人员也对小鼠CA1中的NMDA受体和CaV2.3进行了组化分析,发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2-3月龄rTg4510小鼠CaV2.3的神经元表达显著降低。
研究人员使用多西环素抑制了可溶性tau的从头合成,与未经处理的rTg4510小鼠相比,被处理的rTg4510小鼠CA1中CaV2.3表达显著增加,证实了这种变化的tau依赖性。
随后,研究人员研究了不同类型tau的影响,他们特别关注到一种罕见的高分子量(HMW)可溶性过度磷酸化tau类型,它不仅存在于AD患者中,也存在于rTg4510和PS19小鼠模型中,而且HMW tau可以有效地在解剖学连接区域和神经系统中传播,与AD患者的临床进展速度密切相关。

研究人员在一名死亡AD患者的大脑提取物中分离出了HMW tau,在体外人类神经元中,使用10nM的HMW tau,复现了和小鼠体内实验一致的爆发放电抑制现象。
虽然目前还不确定人脑细胞中存在的HMW tau的确切数量,但根据以前研究,人类神经元中的tau浓度约为1-10 M,而HMW tau占总tau的1%左右,因此,10nM HMW tau处于合理的浓度范围内,能够在人类AD神经元中复现HMW tau的病理生理效应。
使用同一例患者来源的低分子量(LMW)单体tau和二聚体tau进行重复实验,都没有能产生相似的爆发放电抑制现象。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表明,HMW tau蛋白会破坏海马CA1中神经元的爆发放电,这可能是A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关键原因之一。这一结果为靶向认知功能保护的AD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Dujardin S, Commins C, Lathuiliere A, et al. Tau molecular diversity contributes to clinical heterogeneity in Alzheimer s disease[J]. Nature medicine, 2020, 26(8): 1256-1263.
[2] Kim C, Haldiman T, Kang S G, et al. Distinct populations of highly potent TAU seed conformers in rapidly progressing Alzheimer s disease[J].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2, 14(626): eabg0253.
[3] Busche M A, Wegmann S, Dujardin S, et al. Tau impairs neural circuits, dominating amyloid- effects, in Alzheimer models in vivo[J]. Nature neuroscience, 2019, 22(1): 57-64.
[4] Santacruz K, Lewis J, Spires T, et al. Tau suppression in a neurodegenerative mouse model improves memory function[J]. Science, 2005, 309(5733): 476-481.
[5] Harris et al., Alzheimer s disease patient-derived high-molecular-weight tau impairs bursting in hippocampal neurons, Cell (2025),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5.04.00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北航/北大合作Nature论文:柔性电子贴片,实现向内脏器官细胞的精准高效递送 (2025-05-13)
- Nature:科学家首次绘制出果蝇大脑完整的神经系统地图 (2025-05-13)
- Cell:我国科学家揭示神经活动影响大脑脑膜淋巴系统发育 (2025-05-13)
- JECCR:红细胞,看错你了!科学家发现,红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会促进肿瘤细胞表型变化,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强 (2025-05-13)
- Cell Res:我国学者首次使用现货通用型CAR (2025-05-13)
- 啤酒肚的罪魁祸首?Sig Transduct Target Ther最新研究:科学家揭秘酒精是如何促进肝脏中脂肪堆积的 (2025-05-12)
- CRO砥砺前行:35家上市企业业务和财务数据对比 (2025-05-12)
- Nature Biotechnology:小身材,大作为,研究人员如何“炼”出超强迷你基因编辑器NovaIscB? (2025-05-12)
- Nature: “误会”致癌基因?研究揭示髓母细胞瘤起源新图景,CNVs才是幕后“启动者”! (2025-05-12)
- 养生糙米竟是“毒米”?!最新研究:糙米相较于白米,其砷含量尤其是无机砷含量都处于较高水平,儿童等敏感人群尤需警惕 (2025-05-1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