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Rev Mol Cell Biol:综述文章阐释如何利用类器官来模拟人类大脑的发育和疾病发生过程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1-21 09:22
这篇综述文章强调了通过整合生物工程技术和无偏见的高通量分析来增强大脑类器官胜利相关性的途径,并讨论了其未来的应用。类器官是由介于传统单层培养和活体动物模型之间的多能衍生而来的特殊系统,其结构和功能特征能促使在生理性相关3D环境中对大脑发育的早期阶段进行建模成为可能,此外,类器官还能作为一种特殊工具来分析单一遗传改变如何促进机体神经发育障碍的易感性和疾病进展。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上题为 Modelling human brain development and disease with organoids 的综述文章中,来自南加州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讨论了如何利用类器官类模拟人类大脑发育和疾病的进展。文章中,研究人员讨论了大脑类器官产生的最近研究进展,尤其关注于新皮层(neocortex),其是主要参与高阶认知功能的哺乳动物大脑皮层的一个分层区域;研究人员重点关注了进化和神经发育的相关研究,即阐明了大脑类器官如何代表一种有价值的模型系统来发现人类特异性的适应过程和神经发育障碍背后的分子机制,并有望改善疾病的和治疗。
此外,研究人员还讨论了如何利用大脑类器官来研究感染性制剂对皮质功能的影响,随着产生大脑类器官的方案不断完善,研究者讨论了目前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的研究,来增加类器官结构的复杂性、细胞多样性和成熟度,以便其能作为机体发育和指示疾病进展的更为精确的模型,最后研究人员讨论了在使用类器官模型时英考虑的重要伦理问题,以确保这一研究领域的有序发展。
在过去十年里,类器官研究经历了科学和公众兴趣的指数级增长,这些多能干细胞所衍生的系统连接了传统的2D体外模型和体内模型,为在生理性相关3D环境中研究大脑发育的早期阶段提供了重要的平台。研究者预测,在未来几年里,将会有一个不断完善的组织身份和大脑类器官模式,这或许能通过内源性组织的基准测试和通过大规模的筛选形成因子对细胞模式的影响来实现;这对于非前脑类器官尤其如此,因为其并不是外胚层的默认规格的一部分,所以其就需要强大的模式。
脑类器官与其它模型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未来的改进或许也会集中在通过应用多种生物工程方法来改善神经元的成熟、连接性和跨不同区域身份的类器官中功能性回路的形成,一种能对来自多种大脑区域的不同类器官之间宏回路(macrocircuits)建模的平台也能使得混合和匹配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不同类器官成为可能,这或许有助于揭示不同大脑区域的选择脆弱性,而这一点在体内是不容易进行研究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类器官之间的功能性宏回路的连接并不能保证这一回路的成熟,尽管人们认为哺乳动物大脑中的突触连接的成熟需要自发和感觉驱动的神经活性,但类器官活性的正常模式由于缺乏来自其它大脑区域的突触输入和缺乏感觉诱发的活性模式而受到限制;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探索能模拟类器官中神经元活性的自发模式的方法或许是一个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通过光遗传学激活或通过将大脑类器官与感觉输入(比如视网膜、内耳类器官和触觉刺激设备)相结合,或许就能模拟感觉诱发活动的生理学模式。
研究人员预测,在未来几年中科学家们在模拟不同器官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上将取得巨大进展,通过将大脑类器官与能概括不同机体区域的其它类器官相互联系起来,研究人员就能深入理解机体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不同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类器官的翻译潜能或许也能被证明是成功的治疗和疗法评估,反义寡核苷酸能提供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疗法,如今其已经在动物模型中显示出了成功,但在临床试验中却面临一定的挑战,大脑类器官已经能成为测试反义寡核苷酸的成功平台,尤其是针对提摩西综合症(Timothy syndrome)。
综上,这篇综述文章强调了通过整合生物工程技术和无偏见的高通量分析来增强大脑类器官胜利相关性的途径,并讨论了其未来的应用;随着类器官在模拟人类大脑功能方面的进步,如今研究人员有望解决这项技术面临的伦理和社会影响。(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Marcella Birtele,Madeline Lancaster,Giorgia Quadrato. , Nat Rev Mol Cell Biol.2024 Dec 12.doi:10.1038/s41580-024-00804-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Cancer Res:科学家识别出一种有望开发出新型胰腺癌疗法的特殊酶类靶点 (2025-01-21)
- Nat Rev Mol Cell Biol:综述文章阐释如何利用类器官来模拟人类大脑的发育和疾病发生过程 (2025-01-21)
- 天天熬夜,人真的会“变傻”吗?研究证实:熬夜损伤大脑!睡眠压力会促使神经元突触减少、影响大脑“排毒”,增加痴呆风险 (2025-01-21)
- Nature:利用人工智能设计的新型蛋白可有效中和蛇毒中的毒素 (2025-01-21)
- Nature子刊:西湖大学王寿文/李莉开发了首个基于表观突变、无需基因编辑的谱系追踪工具! (2025-01-21)
- Biomedicines:揭示宿主和细菌细胞外囊泡在人类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2025-01-21)
- Nature子刊:浙江大学刘婷/方东/黄俊团队发现与BRCA1/2合成致死的新通路,为癌症治疗带来新靶点 (2025-01-18)
- Nature:利用lentiMPRA技术解锁基因表达的秘密 (2025-01-17)
- Cell Host Microbe:新型免疫靶向性策略或有望控制机体肺结核的进展 (2025-01-17)
- Cell:科学家识别出能帮助癌细胞躲避CAR (2025-01-1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